首页
搜索 搜索

每日短讯:【抓开局 抓起步】新华社:干部“靠谱” 经济有谱——上海市普陀区调研记|爱申活暖心春

上海普陀     2023-02-01 14:53:46

开工、签约、政企会谈……记者兔年新春走进上海普陀区,能够感受到经济复苏的强大信心与底气。

即使经历了严峻复杂的2022年,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北部的普陀区去年区级财政收入仍同比增长10%,全年新设企业1.2万家,位列中心城区首位。还有两项新鲜出炉的成绩也值得关注:最新发布的政府透明度指数,普陀区在全国县(市、区)政府中排名第一;2022年普陀区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记者在普陀区调研的深刻感受是:一方干部状态,决定一方经济生态。


(资料图片)

《经济参考报》2月1日头版

从“又破又大”到

“人靠谱,事办妥”

因为城市建设有历史欠账,在上海,普陀的标签曾是“又破又大”。如今,人们说到普陀区,首先想到的则是“人靠谱(普),事办妥(陀)”。从“又破又大”到“人靠谱,事办妥”,皆是“普陀”谐音,也是这块土地营商环境巨大变化的缩影。

“人靠谱,事办妥”由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首倡,他说,“人靠谱”,就是要我们做到4个“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面面俱到。“事办妥”,就是做到4个“办”:该办的事坚决办,绝不能拖;能办的事马上办,绝不能等;难办的事要设法办,绝不能放;合办的要协作办,绝不能推,跨部门的不能推来推去。

“人靠谱”,首先是干部要“靠谱”。

2019年,普陀区财政收入增长-3.5%,是有史可查的首次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普陀区经济结构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原来区里赖以支撑的房地产业、商贸业、物流业等传统产业近年来受到严重冲击。此外,普陀区一百多个低端市场全部关闭,也对经济形成了短期冲击。另外,部分干部对于发展经济信心不足,甚至有“躺平”心态。

“当时,区里不少干部认为,跟其他中心城区相比,普陀区没有大体量楼宇,也没有特别大的央企、国企,我们落后很正常。如果说全区上下都有这种想法的话,那就完蛋了。”姜冬冬说。

穷则思变。普陀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打造一个“全域、全员、全力”的“大招商、招大商、出大招”格局。姜冬冬介绍说,在原本参与招商的产业部门、各投促中心基础上,增加26个区级部门和8个街道参与招商引资和服务经济工作,同时明确国资系统各区属国有企业的招商任务。

“大招商”把干部从舒舒服服搞审批“朝南坐”,倒逼到市场去当“店小二”,辛辛苦苦去“求人”,转型何其困难?2020年初,区政府组建7个投资促进工作领导招商小组,时任区长的姜冬冬与6个副区长各担任一个小组长。“按说我可以当个总组长,但是我选择担任第一组组长。要想激发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最大动力,就不能‘给我上’,必须要‘跟我上’。”姜冬冬说。2020年下半年,区里又确定了区领导分别牵头联系服务的重点产业。

2020年,普陀区完成“550”任务——引进、培育5家超亿元税收企业、50家超千万元税收企业;2021年,区里新提出引进、培育10家超亿元、100家超千万元企业的“10100”目标,并顺利完成;2022年,引进、培育的亿元企业、千万元企业分别达到12家和120家。

多管齐下,普陀区招商大丰收,干部服务经济工作的能力大幅增强,干部状态也焕然一新。桃浦镇原来有“上海西伯利亚”之称,近年来“蝶变”为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区,镇党委书记吴晨海说,这两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干部形成了聚精会神抓发展、抓经济的共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上来了,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劲上来了,敢于对标一流、比学赶超的精气神上来了。

干部争当金牌“店小二”

招来“生普”稳住“熟普”

兔年大年初七,首个开工日,十余位企业代表与普陀区领导言笑晏晏,一边品尝热气腾腾的早餐,一边畅谈新年计划打算。这是在普陀企业界颇为著名的“政企早餐会”,从2021年12月16日首次举办以来,尽管受疫情影响,仍坚持举办了十几场不同主题、不同产业类别的早餐会。

2023年1月5日,上海市普陀区举行2023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受访单位供图)

普陀企业家笑称这是“铁打的早餐会,流水的企业家”——应邀参与的企业家,无不抓住这样的机会,提建议,诉苦衷,讲困难,谈希望。早餐会的魅力,就在于不是吃完了嘴一抹了之,而是政府切实为企业解决问题。普陀区建立了“系主任”“班主任”等联系服务机制,“系主任”即区领导挂帅联系服务区重点企业,“班主任”即产业部门、街镇、地区投促中心牵头服务重点企业,真正形成“领导带头、人人跟上”的良好局面。

在普陀干部口中,新招来的项目是“生普”,存量项目是“熟普”,既要招“生普”,还要稳“熟普”。事实上,在新项目雨后春笋般落地的同时,原有的区内优质项目也实现了零迁出,还出现了企业主动帮助招商的现象。奥盛集团是一家落户普陀多年的高科技制造企业,董事长汤亮说,虽然有不少地方给出优惠条件,但普陀区的干部实实在在听企业心声、帮企业纾解困难,带给企业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强大信心。

2022年,普陀区先后推出助企纾困12条、经济恢复和重振40条等一揽子政策举措,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费约42亿元;出台区优化营商环境6.0方案,以更优环境增强企业归属感。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只有当好金牌‘店小二’,才能让企业在普陀安心扎根、顺心发展。”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春辉说。

如今,普陀区的新旧产能转换步入了良性循环,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占区级税收比重超过35%;在线新经济如火如荼,360华东大安全总部、阿里数字农业供应链管理、京东上海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引领性项目纷至沓来;中以(上海)创新园和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相继落户普陀,有效提高普陀区科技创新显示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姜冬冬说,普陀区今年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统筹打响“中华武数”科创品牌。什么是“中华武数”?他一一道来:“中”即中以(上海)创新园,“华”即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武”即武宁创新发展轴,“数”即高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海纳小镇。以点带面,目标宏大,加快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特色承载区。姜冬冬说,普陀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好在干部的精气神上来了!

2022年9月17日,旅游观光船从位于苏州河畔的上海长风公园码头启航。记者方喆摄

在服务经济工作中同时

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与信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19年7月,普陀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上海市普陀区行政应诉工作规定》,对提高和确保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作出详细规定。如今,普陀区委更明确要求: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要达到100%。当庭应诉,当一次被告,比普法教育讲什么大道理都管用。局长出庭应诉几次之后,区房管局内部针对行政执法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开展一系列自查和整改工作,不断完善行政程序、操作口径,提高了广大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干部状态“蝶变”,产生良好效应:2019年,普陀区群众满意度在上海16个区排名倒数,2022年已跃升到上海中心城区第一位;文明城区测评,也从倒数迅速攀升至全市前列。

姜冬冬感慨说,此前区里一些干部对改变现状没有自信,对排名倒数找各种借口,遇事不敢向前冲,这种状态,群众怎么会满意?这几年“大招商”,不仅增强了干部服务经济工作的能力与信心,也增强了他们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与信心。

打通“一江(黄浦江)一河(苏州河)”,还岸于民,是上海近年人民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但“一河”打通曾在普陀遇到堵点:河岸的中远两湾城是上海内环线以内最大的纯商品房居住小区,常住人口5万余人,沿河土地为小区权属用地,业主对权属岸线开放共享存在较大争议,不少业主一度反对贯通且态度强硬。小区所在的宜川路街道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积极探索全过程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和路径。经不懈努力,2020年12月中远两湾城召开业主大会,决议同意实施苏州河沿线综合整治工程(中远两湾城段),经过整治改造,这段岸线于2021年6月底向社会开放,还水于民、还绿于民、还岸于民。

今年新春首个工作日,普陀区召开党建引领“半马苏河·七彩秀带”项目发布会,正式推出幸福秀带、生态秀带、科创秀带等“七彩秀带”建设,全面提升“半马苏河”品质。宜川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钱晓莉说:“回首岸线建设整个过程真心辛苦,但确实很有意义,我们收获了经验,收获了民心。每次看到老百姓漫步苏河的幸福感,我们感到一切的辛苦付出都值得。”

从习惯落后,对全市倒数安之若素,到如今在不少单项工作中位居全市前列,普陀区干部信心大增,勇于尝试,敢于尝试。

普陀区已定下目标,“十四五”期间区级财政收入翻一番,更具辨识度和辐射力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形势复杂、任务艰巨,但是,现在全区干部状态“蝶变”,上下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步入良性循环,更有信心去完成以前不可想象的任务,更有能力把美好蓝图不断变为“施工图”“实景画”。

X 关闭

太平洋工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