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焦点:溱洧访古 ‖ 土谷山峙泰和寨——探秘新密古寨堡(5)
探秘新密古寨堡(5)
土谷山峙泰和寨
(资料图片)
◎ 杨建敏 李新建
新密市苟堂镇南部,具茨山东西层峦耸峙,气势非凡。在具茨山北部泽河岸边,付家门村与养老湾交界处,有一山突兀而起,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土谷山。土谷山上,筑有泰和寨。
由李家寨远眺土谷山
6月6日,我们与付家门村党支部书记乔新建、村委委员乔战锋、乔红卫,退休教师刘本荣、王书森及新密市刘先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刘永涛一行登上土谷山,访古探幽。但见林木苍翠,群山环拱,四野景色尽收眼底。聆听当地老人讲述古老的历史与传说,不禁层云荡胸,思绪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一)土谷山黄帝祭社稷
土谷山,在旧志和碑刻中,又称独孤峰、独孤山、孤山。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密县志·卷一·方域志·山川》在说到大鸿北麓南泉时,记载:“其泉之潺涣而下泻者,五六里达独孤峰,入于关。”说南泉流经独孤峰,注入马关河。
对此,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密县志·卷六·山水志》亦有相同记载:“(大鸿山)其山之北麓有南泉寺,林壑幽胜,竹涧泉鸣,探奇者多游于此。下泻五六里,达独孤峰,入马关水。”
清嘉庆《密县志》关于独孤峰的记载
对于该山为何称独孤峰,民国二十年(1931)《创修独孤山泰和砦碑文》所论颇详:“独孤山可谓得地利人和矣。夫山名独孤,盖无双偶,特然独立之谓。观其形,层峦耸翠,上出重霄;度其势,巉岩耸峙,人望而畏。”并赋诗咏叹:“独孤山兮势飘渺,层峦耸翠出重霄。无依无傍特然立,有形有色画难描。”
正因为该山“无依无傍特然立”的特性,才有了“独孤峰”“独孤山”的名称。不过在民间,老百姓一般称其为“土谷山”。山之西侧玉皇庙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玉皇等殿暨三门乐楼创修鲁班殿碑记》在论及到玉皇庙的地理大势时说:“兹则讲武以南,洪崖以北,崆峒以东,土谷以西,玉皇庙于是乎著焉。”说玉皇庙地处讲武山以南,洪崖(大鸿山)以北,崆峒山以东,土谷山以西。
玉皇庙碑刻关于土谷山的记载
由讲武山远眺土谷山
所称讲武山、大鸿山、崆峒山者,皆因轩辕黄帝当年活动而得名。密南诸山,是黄帝文化的密集区。土谷山周围,留存有众多黄帝活动的遗迹。其南有大鸿山、岐伯山,大鸿山乃大鸿屯兵练武之地,岐伯山是岐伯与黄帝研创《黄帝内经》的场所;其东南有风后岭,是风后屯兵练武之地;其西南有崆峒山,是黄帝访问广成子的地方;其西北有讲武山,是黄帝与风后讲武练兵的场所;其山下是养老湾,是黄帝与大臣养老的地方。
由土谷山顶远眺讲武山
民间相传,土谷山是当年轩辕黄帝祭天的地方。黄帝长期在这一带活动,或练兵讲武,或访贤问道,或休养生息,时常从土谷山下经过。但见山势峻拔,耸入云霄,与高天相接……于是,土谷山被选做祭天之处。
细究“土谷山”之名,亦颇有深意。关于“土”,《说文解字》曰:“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段玉裁注:“吐土叠韵。《释名》曰:土,吐也,吐万物也。象地之上、地之中。”《说文解字》对“土”的说解是吐生万物的土地。“二”像地的下面,中间一竖,像万物从土地里长出的形状。
土字字形演变历程
在殷商甲骨时代,“土”往往用作祭祀的对象,有专家认为是“土神”或“社神”。“土”是社的本字,后来加上“示”旁,就成了“社”。殷人已经把“土”作为崇拜物进行祭祀,可见在古人心中“土”的地位之高。从古人的信仰来看,所谓“社神”,简而言之就是“土神”。
黄帝与土有着密切的关系。《说文解字》曰:“黄,地之色也。”《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从以上解释可知,黄除了指代“黄色”外,还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即黄和中、土相联系。
轩辕黄帝起于中原密地,位居天地之中,因“土”而得名。《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司马贞《索隐》:“炎帝火,黄帝以土代之。”
黄帝时代,农业生产已经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五谷皆生于土。“谷”,汉字简化前本作“穀”。《说文解字》曰:“穀,续也。百谷之总名。”“穀”字本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人们常说“五谷丰登”,“五谷”指麻、黍、稷、麦、豆,是常见的粮食作物。通过祭祀土(社)神,祈求“五谷丰登”,让所有子民能够吃上饱饭,这成为黄帝及后来的历代帝王必须参加的重要祭祀活动之一。
谷字字形演变历程
可见,土谷山即是黄帝祭祀土(社)神的地方。关于“社”,《说文解字》曰:“地主也。从示、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康熙字典》释“社”:“土地神主也。《礼·祭义》: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诗·小雅》:以社以方。疏:社,五土之神,能生万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共工氏有子句龙为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又王社,《载芟》:诗序所谓春籍田而祈社稷,《良耜》:诗序所谓秋报社稷者,于此行焉,祭土谷之神,而以句龙后稷配,此库门内右之社,不与郊社称者也。盖大社以祭率土之地示,王社以祭畿内之土谷,均名为社,而大小则不同耳。”
社字字形演变历程
“社”的原始形态是一堆封土,其本义就是土地之神——社神。后来,祭土地神的地方亦称“社”,即社庙。“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古代帝王为了祈求天下太平,每年都要祭祀社稷(土谷)之神。社稷在周代即被奉为国家主神。后来,社稷成了国家的象征,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由此可见,土谷山者,土即“社”,谷(穀)即“稷”,“土谷”即“社稷”,这里是黄帝祭祀土(社)神的地方,是中国最早的“社稷”,也是“社稷”最早的来源。
土谷山近顶处半腰,有一天然石洞,民间称“黄帝避暑洞”,相传是当年轩辕黄帝登山祭祀时,歇息和纳凉的地方。
土谷山是一座石山,表面有一层薄土,山呈圆形,高耸入云。山顶亦呈圆形,上有覆土,乃一天然祭坛。想当年轩辕黄帝带领众大臣登上土谷山,仰望蓝天相接,俯瞰四野来朝,在山顶设置祭坛,摆上牺牲、五谷等祭品,虔诚祭拜天神、社神,期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域清平,国泰民安。
土谷山黄帝祭天图(李新建 绘)
(二)巍巍泰和寨
土谷山,“观其形,层峦耸翠,上出重霄;度其势,巉岩耸峙,人望而畏。天造地设,诚避乱之美地”。土谷山是当地的一个制高点,成为乱世时期人们避难的首选场所。
当地老年人相传,土谷山上的古寨堡曾经多次重修。民国十三年(1924)《密县志·卷五·堡寨》记载:“孤山寨:在院青保。清同治间,冯守安倡修。”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为防范太平天国和捻军的侵袭,新密各地修筑起了一批寨堡。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的同治年间(1862—1875年),由居住在土谷山下的士绅冯守安(今养老湾村冯家门人)倡议,在土谷山上修筑了一座石寨堡,称“孤(谷)山寨”,俗称“土谷山寨”。
民国二十年(1931),中原地区土匪刀客横行,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居住在土谷山下的前清监生李子英(世杰),想在山上重修寨堡,以为避难之所。但个人力量有限,他就找来当地乡绅于有朋、王合、高文祥等人商议。
大家一听,都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啊!真乃义举啊!我们也久有此心,但一直没有遇到好时机。”于是,四个人就各自捐出了资财,又动员附近居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三道社及附近大路沟村(今付家门村大路沟组)、方沟村(今苟堂镇方沟村)、粉坊庄村(今养老湾村粉房庄组)等村民纷纷响应,捐资支持,随后择吉日开工筑寨。
人们采山石,筑石寨,终日叮当呐喊之声不绝于耳。没过多久,一座坚固雄伟的寨堡就屹立于土谷山上,名之曰“泰和寨(砦)”,俗称“土谷山寨”。
寨成之后,大家以前清监生李世杰耿直有仁爱之心,共同推举为寨长,于有朋、王合、高文祥为副寨长。在寨内成立泰和寨局,券石垌数条,以为寨局办公场所。同时将寨内荒地十三亩尽数买入局中,村民李永福、王福团、李纲舍、郭大祥等,还施舍荒地一亩多。
事后,由前清生员张建勋撰书《创修独孤山泰和砦碑文》,刻碑纪其盛事。文曰:
古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独孤山可谓得地利人和矣。夫山名独孤,盖无双偶,特然独立之谓。观其形,层峦耸翠,上出重霄;度其势,巉岩耸峙,人望而畏。天造地设,诚避乱之美地。
山东南李君子英,因土匪猖狂,势难家居,欲筑砦欲(于)此山,乃工程昊(浩)大,独力难成,与于有朋、王合、高文祥诸君酌商,诸君曰:“义举也!久有此心,未遇同志。”四君遂各捐己财,招募附近居民,择日兴筑。居民等皆勇跃争先,齐心并力,欢呼徧(遍)野,经营无多而砦已成。
砦成后,皆以前清监生李君世杰梗(耿)直,共举为砦长,余为副办。果然布致(置)咸宜,调度有方,将砦内荒地尽买局中,免花户捐稞子。若西北隅,虽民舍荒地若干,皆慷慨应允,无粮无价,乐施公用。复劝(券)石垌,以为砦局。
由此观之,此砦之成,虽群众之力,诸君之功良多也。余者大工(功)告峻(竣),诸事粗定,欲立石碣以为记(纪)念,李君嘱予为文。予不善文辞,不敢妄作,因略叙以志其事云:
独孤山兮势飘渺,
层峦耸翠出重霄。
无依无傍特然立,
有形有色画难描。
敌人闻之心胆裂,
匪徒见了神气耗。
乱世居此诚乐土,
千秋万古自逍遥。
前清生员张建勋譔文
襄事人等先生:李增禄、王改生、李芝云、王合、王星三、周应祥、文笔冯国禄、王来篆、于有朋、王清海、王金亭、郭长安 轮流支班
总工务长:高银聚、王改生、刘天、王六
工务长:李永福、张成、王江、郭文贵、王贵、庆、刘云栓、周秋、王来、周文义、李世道、于聚、王群、刘天常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岁次辛未花月吉日立
同时镌刻“泰和寨局”石匾一方。
土谷山西部和北部险峻陡峭,东部和南部坡度稍缓,但也不易攀登。泰和寨接近土谷山顶,分为二道寨,向南各开一寨门,中间有登山步道相连通。
头道寨门遗址
第一道寨墙内围占面积约十五六亩大,寨墙高约两丈,宽约两米,以采山上石块修筑。
二道寨门遗址
二道寨墙遗址
第二道寨接近山顶,墙内围占面积二亩有余。寨内建关帝庙一座,是为了让老关爷护佑寨子平安。大殿内供俸着关圣帝君像,左配殿供俸药王爷岐伯像,右配殿供俸着老奶奶等。关帝庙外东北不远处,建有一座皮仙庙,供奉狐仙。
泰和寨关帝庙
皮仙庙
泰和寨南寨门和正北寨墙上,设有东南、东部、北部、东四个炮台,安放有四门土炮。
李新建指认北部炮台位置
第一道寨门内东北侧,有“黄帝避暑洞”,是一条可以通往寨顶和寨下的山洞密道。密道曲径通幽,夏天阴凉无比,已探知东、西两洞口通透。山顶大殿内关羽神像下原有一洞口,被当年八路军打下土谷山后,用寨墙上的石头把洞给封死了。
土谷山黄帝避暑洞
二道寨门西北侧有一水池,供当年居住在寨子里的人畜吃水之用。
(三)攻打泰和寨
民国二十年(1931)在修筑泰和寨的工务长中,有一个人叫“王江”。提起这个王江,在苟堂南山是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主。他从小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到二十来岁长成个大个子,方脸盘,欺男霸女,无人敢言。
泰和寨修成后,周围四邻每年都要把上缴的各项税款,先行交到这里,再由寨局里的兵丁,送交大隗区和民团。结果寨子修成不到三年,王江成了大隗民团头目周济安的中队长,经常一长一短两把枪挎着,耀武扬威,横行乡里。连小孩哭闹时,大人一说到“王江来了”,立即就止住了哭声!
这王江后来干脆住进泰和寨,当起了土匪山大王,独霸一方。
皮定均司令员
1945年,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员皮定均率部进入密南山区,为攻打养老湾日伪军守敌,必须拿下土谷山这个易守难攻的制高点。经过多次侦查,决定在一天深夜,由大部队在山下埋伏围困,派熟悉地形的游击队长李马虎和刚入伍不久的八路军战士高拴紧,从西边悬崖处悄悄爬上山寨。
李马虎守住寨门,高拴紧从西北悬崖峭壁爬上寨墙最高处,手举两颗手榴弹,对正在打瞌睡的四个土匪低声喝道:“不许动!双手抱头爬在地上!谁动打死谁!”四个土匪哪见过这个阵势,纷纷趴下保命。
打开寨门,李马虎提枪进寨,把四个人绑定,问清楚兵力部署情况,找到王江住处,大声喊道:“王江!刘喜泉!你们给我听好了!我是李马虎,赶紧给我缴枪投降,大部队就在山下,若不听话,我一顿手榴弹,把这大殿给你炸个稀巴烂!”
土匪头子王江、刘喜泉正在抽大烟,猛听到李马虎喊话,立即吹灭灯,没了响动。僵持了好一会,李马虎叫一土匪去打开门,进屋后发现不见了人影。原来,王江、刘喜泉早领着余匪,从密道逃往山下养老湾去了。
这王江、刘喜泉也是命大,几场仗打下来,没被打死,也没被活捉。解放初,二匪双双跑到山西,躲了十几年,一直到中央发出少杀不杀特赦令,才在山西投案自首,分别被判了十年徒刑,到1965年才被释放回家。刘喜泉于1978年病死,王江1985年病亡。
1945年春天的一天,皮定均司令手持望远镜,站在土谷山寨的寨墙上,根据作战部署,看准时机一声令下,寨墙上的四门土炮对准养老湾日伪指挥部一阵猛轰,把敌人给打蒙了,他们胡乱地向山上打炮,可总也打不到寨子里。有一发炮弹落在了王黑家的猪圈里,把猪圈给炸塌了。
过了个把钟头,八路军从山上向养老湾守敌发起冲锋,两个多小时后,战斗胜利结束,除少数敌人逃跑外,大部分敌人死的死、降的降,我军也有伤亡。现在你如果在付家门村的陈家岗、香沟岭、土谷山半坡等处,只要不是有主坟地,挖掘或耕种时发现了人骨遗骸,十有八九就是当年战场的遗存。
土谷山寨原有的四门土炮,1958年寨子被拆毁时,掉到了寨下不远处的山坡上,后被土石所掩埋。上世纪80年代纪喜旺开荒地时,曾挖出土炮一门,当废铁卖给了收废品的付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