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李东宪:“不惧蔡当局彻查,认同我的祖国并没有错”

观察者网     2023-06-19 08:41:26

来自中国台湾的跆拳道选手李东宪,因今年5月参加韩国“2023年亚太大师运动会”时举五星红旗领奖而陷入两岸舆论漩涡。

这一举动为其赢得大陆网友的如潮般喝彩,却也招致台湾岛内绿营的网暴和恐吓。如台当局行政部门负责人陈健仁扬言要彻查李东宪,要求“相关单位务必要清查厘清”,并称“会按照相关法令来处理”。

极具戏剧冲突的是,李东宪本人出生于台南的一个深绿家庭,而这次也不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高举五星红旗……


(相关资料图)

6月15日至17日,第二十一届海峡青年论坛在福建厦门举办,本届论坛以“青春同心创未来 携手打拼谋复兴”为主题。在论坛现场,李东宪的现身引来多家媒体记者的围拢。观察者网在会议休息间隙采访了李东宪,本文整合自其讲述。

李东宪在论坛休息间隙接受观察者网采访

【讲述/李东宪,整编/观察者网 李泠】

·从“深绿”转向认同祖国

我的家族在明末清初就到台湾了,多代下来,他们已把自己当成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即使族谱上写我们的祖籍是四川成都。到我父亲那一代,我们家在台南乡下已成为一个地主家庭,而国民党过来后的一系列政策操作如“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让他们的生活逐渐跌入贫困。

在民进党冒出来以后,他们就认为民进党代表的是台湾本省人,也因此很乐意跟着民进党去对抗国民党。比如我们家有人担任民进党基层的民意代表,我大伯就曾担任过民进党籍的里长。在民进党为选举造势时,他们常会把我们这些小孩子带过去,所以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可以说是深绿了。

到了大学时期,我开始学习中国现代史。不过虽然那时我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政治立场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毕竟我们家族都是绿的,我接触到的人也都是绿的。说实话,当时在台南,很难找到不是绿的朋友,哪怕你有一些国民党的朋友,也不好跟他们有太多往来。

在2012年,我第一次踏上祖国大陆。一开始我对大陆真的不熟,很多东西都懵懵懂懂。后来我开始慢慢了解中国式现代化,也开始了解中国的领导人是怎么去治理祖国大陆的。

而从2012年至今,我经历了从所谓“厕所没门”到“厕所有门”,看到高铁一段段地铺展开来——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只要4个多钟头。众多变化一再呈现在我眼前,让我十分讶异。我从中看到了中国的速度,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我甚至看到台湾青年的未来。也因此,我开始做青年工作,用体育推动两岸交流,如每年带台湾的同胞来大陆接受体育训练,甚至协助他们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

在此,我也呼吁台湾的年轻人尽快到祖国大陆走走看看,大陆有很大的市场,也有很多可以供你改变人生的机会。观念难以靠学习完全改变,我自己出自深绿家庭,就是在过来走走看看后才认同祖国的。如今,我已定居大陆。

·“做对的事情,不惧蔡当局彻查”

确实,我的家人都支持民进党,而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很难不冲突。因此从我开始投入两岸工作后,为了不增加家庭矛盾,我每年只回家一次,且只待一天——也就是除夕夜回家吃个团圆饭,12点准时陪我妈妈去开庙门,开完庙门就走人。

我妈妈是在2021年过世的。她在世时其实并不支持我参与涉政活动,但她在弥留之际给我打了最后一通电话——那时我在重庆带一个团,当时我不知道这是她最后一次醒来。她在电话里和我说:“东宪,你如果来不及回来就不要急着回来了。你如果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你就认真去做,也不要在乎你爸的想法。做对的事情,把对的事情做好,不要半途而废。”我觉得我妈妈在最后还是支持我的。也因此,在她过世后,我在处理一些工作时,各方面的态度都更正了些。

实际上,从2015年起我就开始在各种交流场合举五星红旗了。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上举国旗是在2017年,在马来西亚举办的国际俱乐部跆拳道(ICTO)锦标赛上。举前我担心有不好的影响,因为此前没有台湾人在比赛场合这么做过,但举完我如释重负,感觉自己是有国家的人。

新闻里的那面国旗,是我在2018年买的,当年在日本高举过,2019年在海南也亮相过,之后由于疫情,三年没再拿出来。在台湾,我不好意思随随便便地拿出来,这样也能避免被莫名其妙的人骚扰。因为一直压在箱子里,所以国旗上有那么明显的折痕。我原想拿熨斗烫一下,不然感觉仿佛对国旗不尊重,但是来不及,只好直接拿走去比赛。

图自李东宪朋友圈

在韩国“2023年亚太大师运动会”上夺得铜牌并高举国旗庆祝一事获得爆炸性传播后,我弟多少也受到了一点影响,不过他是放弃支持民进党,转投柯文哲。

现在民进党当局说是要彻查我,但是在我看来,他们彻查我的意义不大,因为我没什么好查的,我也不怕他们的调查。蔡英文自己都说过“没有人需要为他的认同而道歉”,我认同我的祖国、认同我的国旗,我不需要因此做任何道歉,也不会因为这件事就停止一些工作。更何况现在柯文哲的支持率都胜过民进党,民进党未来如何还说不定。

无论怎样,我们还是会坚持反独促统,只要有回台湾做青年工作、做好两岸交流的需要,我该回去还是会回去。

我认为我们是在做对的事,我不敢说是在解救台湾2300万百姓,但至少我认为,我们是在引导2300万同胞回家。

X 关闭

太平洋工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邮箱:93 96 74 66 9@qq.com